12月1日下午15:00,钱伟长学院2021级本科生在EJ106上了一节充实而有意义的活动课,学院直属党总支副书记沈青松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主题为“我的大学我做主:学知识、长能力、树三观”的分享报告,以进一步引导同学们制定清晰的目标,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2021级本科生辅导员周玫老师一同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沈老师以“哲学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为切入点抛出“自我三问”,并采取与同学们互动的方式,引导大家思考三个问题:“大学要干什么?我的梦想是什么?自己的长处和短板是什么?”他建议同学们时常思考这三个问题,不断认识自己,并在此过程中逐渐明确对自我的定位,从而确定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随后,沈老师从钱伟长老校长为何弃文从理、钱学森等老一批科学家为何读书开始讲起,结合自身经历为同学们深入阐述了学习动力的问题。沈老师谈到自己为何读书时,给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动力的变化:“从改变小家命运”的最初想法,到形成“不服输、干就要干好”的奋斗姿态,再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转变,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为国家发展做力所能及的贡献。沈老师强调:“没有人是完美的,但追求卓越的心是永恒的。”接着,沈老师以北大心理学老师徐凯文提出的“空心病”这一概念引入,告诫同学们要尽早规划大学生活,有了目标才会有学习的动力。针对学习动力缺失的原因,他大致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没有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尚未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以及还未形成自己的志趣”。身处上海大学这样一所具有红色基因并以城市命名的大学,沈老师建议同学们要充分利用好学校提供的各种资源,主动出击,学会自主学习,实现自我成长。

如何解决学习动力缺失问题呢?沈老师建议同学们在大学阶段干好三件事:学知识、长能力、树三观。他提到,大学里学知识不仅是学习老师所教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为人处世之道,在实践中学习,努力发展自身能力,包括个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且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鼓励同学们将小我的发展融入到国家的发展中,成长为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为己任的新时代优秀青年。

最后,沈老师引用钱伟长老校长的话作为总结,鼓励同学们要努力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用科学武装头脑,用人文滋养心灵。沈老师引用朱清时英文翻译的一段话与同学们分享:“有肚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能改变的事,有智慧去区别上述两类事。”
整场活动课,沈老师旁征博引,辅以自身的成长经历与大家进行分享,引发了同学们的共鸣。通过沈老师耐心细致、循序渐进的分享,相信同学们对自我会有更加清晰地认知,尽快找到学习动力,合理规划大学生活,为后续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撰稿:陈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