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长讲坛第42讲——“从亚里士多德到爱因斯坦-科学方法的建立和发展”顺利开讲

创建时间:  2019/11/27  刘佳   浏览次数:   返回

11月24日10:00,2019-2020年冬季学期首日教育暨钱伟长讲坛第42讲——"从亚里士多德到爱因斯坦-科学方法的建立和发展"在宝山校区J103顺利举行。
本次讲坛有幸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主任张双南教授作报告,出席本次钱伟长讲坛的有钱伟长学院副院长姜颖老师、钱伟长学院直属党总支副书记沈青松老师、钱伟长学院师生以及部分其他院系的师生。
讲座中张教授带领大家回顾了四大文明古国的成就,就四大文明与海洋文明对于现代科学发展的贡献做了对比分析,引出了为科学这一概念的形成贡献较大的古希腊文明,说明了海洋文明的重要性。张教授通过讲解古希腊文明对于自然哲学和科学的思考、古希腊科学的继承和发展,使得同学们逐渐认清了科学的概念。张教授还以天文学的发展过程为例,总结出现代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形成和完善过程。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证实和证伪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随后,张教授给大家介绍了科学的三要素:目的、精神和方法。张教授以爱因斯坦和杨振宁对于李约瑟难题的回答和古文中《两小儿辩日》等例子就中国传统文化对科学精神影响做了利弊分析,阐述了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缺少科学元素,但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却又保持经久不衰。中国的科技发展注重实用性的技术,难以发展成为具有指导性的科学,但也正是因为注重实用性,中国才成为唯一不灭的文明古国。
如今,正在崛起的中国需要再一次建立起自己的文化自信,而建立真正的文化自信更需要科学精神。张教授以在中美贸易战中被美国"卡脖子"的中兴事件与拥有后备预案、重视基础研发的华为公司做对比,鼓励同学们要发扬科学精神,争取以后多做一些原创性的科研工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讲座最后,张教授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姜颖教授对报告进行了总结,希望同学们不仅要拥有文化自信,而且也要有科学精神,更应该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去到达科学的殿堂。
(钱伟长学院  蒋龙杰)

上一条:钱伟长讲坛第43讲—“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Materials/Mechanics Innovation-Materials/Mechanics Informatics”顺利开讲

下一条:钱伟长学院学生在第十六届“挑战杯”国赛决赛中喜获佳绩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