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崔翯 研究员
时间:12月10日(周日)10:00
地点: J102
报告主题:虽然脑科学和人工智能近年来分别取得较大成就,但两大领域需要相互借鉴并深度融合才能长远发展。灵长类大脑怎样产生合适的神经指令去驱动骨骼肌肉系统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不仅是目前神经科学的一项重要挑战,而且这个千百万年进化而来的精巧的运动控制系统还是智能机器人开发与神经功能康复和代偿的最具借鉴意义的模型之一。目前由于人口迅速老龄化,我国不仅面临青壮年劳动力的短缺,还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罹患中风或退行性神经疾病,特别是帕金森、亨廷顿等与运动障碍有关的疾病。通过记录经过训练的猕猴的神经电生理活动,崔翯博士及其实验室一直致力于运动控制的神经解码与脑机接口研究,以期推动脑智融合并促进临床神经假肢的开发以帮助运动障碍病患。
报告人简介:
崔翯,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199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并获理学学士学位;1994-1997年就读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主攻神经计算与机器学习;2003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获得神经科学博士学位,主攻行为动物的神经生理学;2003-2008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主攻灵长类的运动决策的神经基础。自2008年,崔翯作为研究组长任职于美国佐治亚医学院脑与行为研究所并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研究方向进一步转向运动控制的神经机制及编码原理。2016年1月加入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和运动控制神经机制研究组组长,研究兴趣主要在于运动控制的神经基础、解码方法、以及脑机接口,以期帮助类脑智能机器人的设计和运动障碍病患的假肢和康复。崔翯博士在美国佐治亚医学院担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期间,曾获得美国斯隆研究奖(2010 Alfred P. Sloan Fellowship)并主持Whitehall Foundation的研究项目"从意念到运动的神经转化机制"(2011-2015)。加入中科院神经所后,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猕猴后顶叶皮层在预测性运动控制中的作用"并与自动化所侯增广研究员共同主持脑智卓越中心项目"脑机接口、运动和认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