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9日至12日,上海大学钱伟长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沈青松,学院办公室主任苏英带领9名本科生前往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221原子城基地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马兰基地,开展了以传播与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在青海221基地和新疆马兰基地这两个历史悠久的国防科研基地,学生们深入了解了新中国“两弹一星”事业的光辉历程,切身体会了功勋科学家为国家科技发展无私奉献、不懈奋斗的伟大精神。
探访青海221厂与原子城:大国底气从“核”来,追寻“两弹一星”的足迹
8月9日,实践团从青海省西宁市出发,来到海晏县金银滩221厂,走访了著名的221厂和原子城。师生们首先来到原子城纪念馆,师生们借助详实的介绍和生动的视频资料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体会到了这项伟大工程背后的艰辛与智慧。眼观精巧有序的展览资料和实物陈列,耳闻震耳欲聋的影音录像,现场的每个人都身临其境般回顾到了“两弹一星”计划从萌芽到成功的整个过程。在这里,师生们不仅了解了科学家们如何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两弹一星”的研发与试验的过程,还被这种“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所深深打动。
随后,实践团来到原221基地的爆轰试验场,这片曾经默默无闻的土地,如今成为了中国核事业的一座丰碑。这里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的地方,被誉为“亚洲第一坑”。旷地虽已静默,轰鸣仍在回响,师生们在这片土地上感受到科学家们为祖国科技独立、国防事业而甘愿奉献的无畏精神。221厂不仅是历史的一隅,更是核工业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走进新疆马兰:铭记历史,致敬科学家精神
8月11日,实践团到达新疆马兰,参观了马兰军博园。伴随着耳熟能详的儿歌:“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大家来到了戈壁摊上的这片土地,它曾是“两弹一星”研发的军事基地,邓稼先、程开甲、林俊德等一批科学家在这里工作并为国家的核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学生们在马兰花雕塑像前驻足,缅怀那些为国家安全和科技进步无私奉献的科学家和工作人员。“丹心照大漠,血汗写艰难。”巨大雕塑上刻着的马兰谣,生动地诠释了为我国核事业献身的伟绩。
在马兰军博园,实践团还参观了院士工作基地的旧址,师生们切身感受到科学家们在艰苦环境中坚持科研、不懈奋斗的精神。扎根基地,献身科研,青春无悔,生命无怨,马兰的每一处历史遗迹都在诉说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那是科学家们对祖国无比热爱、对科研事业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
此次社会实践不仅是一次追寻历史的旅程,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作为立志要从事基础科研工作的伟长学子们来说,踏上青海与新疆的这片土地,钱伟长学院的学子们不仅在历史的尘埃中重温了那段光辉岁月,更在精神的高地上汲取了无尽的力量。
“两弹一星”精神犹如巍峨山脉,横亘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承载着无数科学家们的赤诚与热血。他们以无私奉献铺就科研之路,以自力更生铸就国防之盾;他们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攀登着科技的高峰,筑起了新中国的钢铁长城。
而科学家精神,一直鼓舞与激励着年轻一代科研人员勇往无前。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他们的爱国情怀令人动容;勇攀高峰,敢为人先,他们的创新精神激励晚辈;追求真理,严谨治学,他们的求实精神值得永远铭记;淡泊名利,潜心研究,他们的奉献精神成为世代相传的丰碑。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钱伟长学院的学子们已然在心中埋下了科学家精神的种子。这些种子,将在未来的岁月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伟长学子们将立志报国、矢志科研,不忘初心,勇敢前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科技力量。(撰稿:霍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