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4日上午8:30,作为钱伟长学院院庆十周年举办的首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成就创新梦想”2021年上海大学钱伟长学院第二届本科生科研创新论坛在校本部J楼103报告厅隆重举行。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校教务部副部长、教发中心主任辛明军,校学工办主任、武装部部长孟祥栋,校团委书记冯凌燕,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学工办主任石楠,上大附中团委张 亮超,钱伟长学院数学方向赵发友、姚锋平、许新建,物理方向杨国宏,力学方向姚文娟,化学方向曹卫国,生命方向陈沁、高海燕,材料方向杨炯、巫金波等老师,钱伟长学院直属党总支书记吴蔚,直属党总支副书记、院长周全,直属党总支副书记沈青松,国际部副部长、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钱伟长学院副院长李颖洁,钱伟长学院副院长张博锋出席了本次论坛。同时,论坛还有幸邀请到了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2018级本科生吴越、华东理工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2018级本科生邢展旗、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2019级研究生、钱伟长学院院友赵晏庆、上海大学理学院2019级研究生、钱伟长学院院友丁泳程以及上大附中师生观摩团等校内外嘉宾。钱伟长学院各年级学生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由钱伟长学院2021级本科生刘翰霆和徐昱晟主持。

论坛伊始,在钱伟长学院周全院长简要介绍本次论坛的筹备情况之后,聂清副校长为本次论坛致辞,她对钱伟长学院的发展和学院师生提出了殷切期望。她说,上海大学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卓越创新人才,钱伟长学院要更进一步,在“重基础、跨学科、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战略指引下,聚焦培养具有扎实基本功、全球视野的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造就未来的学术领军人物。钱伟长学院目前已经形成良好的学风,同学们一心向学,但是不能只一味追求高绩点,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多种方式的科研训练来提升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将来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工作奠定扎实基础。她希望同学们要向以钱伟长老校长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们学习,学习他们的科学家精神、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要更加主动、更多地参与到学校发展与祖国建设当中去。最后,聂校长对全体同学们发出热情倡议:“让我们抓住时间,抓住机会,抓住时代给予新时代青年学子这么好的平台,在学术的实践中,一起加速奔跑,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随后,四位来自兄弟高校和本校的学生嘉宾进行了科研经验和成长经历分享。来自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2018级本科生吴越分享了他个人的科研与工作体会。他为同学们讲述了自己的科研经历和成长经历,并表示做科研要有目标与自我定位,要学会在逆境中寻求突破,并且做研究要有连贯性,要做最有意义的事,并鼓励同学们要尽快找到目标与自我定位,结交良师益友,多参加社会实践,善于寻找生活乐趣,要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华东理工大学2018级本科生邢展旗以自己的科研项目《Ag2S纳米点修饰CdS纳米棒的高效催化剂》为主题,介绍了项目背景、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为同学们生动地呈现了整个学术研究过程。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2019级研究生、钱伟长学院2019届院友赵晏庆以“怀揣梦想,负重前行”为分享主题,强调了本科阶段学习知识与探索科研的重要性,并用心分享了自己研究生阶段从慢慢成长到逐渐成熟的学术科研心路历程,鼓励同学们在漫漫科研路上要勤思考、重实践、多练习。上海大学理学院物理专业2019级研究生、钱伟长学院2019届校友丁泳程以风趣幽默的独特方式分享了自己的大学经历与科研历程,他提出,科研应该“先从头到尾解决一个问题,再学会提出一个好问题”,鼓励本科生要主动与导师、研究生沟通,并向他们学习,多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开展科研工作,只要坚持不懈,终会有所收获。


在嘉宾分享结束后,各参赛项目的学生团队在J楼大厅进行墙报展示,并接受评委和观摩同学的现场问辩,墙报展示环节气氛热烈。参赛选手热情地为专家和同学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专家们针对各项目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犀利而又专业的问题和建议。专家与学生们面对面交流科研项目,不仅使同学们更好的理解科研的过程,更激发同学们对科研的热情。
接下来,答辩环节按照学科分组在两个会场同时进行,各位参赛同学进行了精彩的PPT展示,评委老师们也给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答辩结束后,经过评委老师们打分、讨论确定最终获奖名单。姚文娟等专家教授作为评委代表就同学们的整体表现进行了总结和点评,他们充分肯定了参赛选手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鼓励同学们要在本科阶段积累科研探索的经验,努力提升科学研究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与能力,脚踏实地、矢志科研。最后,根据参加评选的总项目数,确定了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1项,并由嘉宾评委老师逐一为获奖同学颁发获奖证书。

本次本科生创新论坛不仅是学生近期科研创新成果阶段性总结,更是导师与学生之间学术交流的一次很好的机会,是钱伟长学院积极探索构建导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科创训练体系的新尝试与新举措,是学院实现课内外联动育人的重要平台。在去年首次成功举办本科生科研创新论坛的基础上,今年在论坛形式和内容上更强调多样性,力求提升论坛质量和标准,形成学院自身鲜明的特色。科研创新论坛不仅是一场学术活动,更是一个融教学、科研、育人为一体的平台,是不断完善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力抓手。多参加这样的学术活动,能够帮助同学们直观感受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学术作风,锻炼大家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提供良好的训练,并为将来的科研之路打下扎实的基础。论坛的筹备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育人理念,同学们在举办论坛过程中自己既搭台又唱戏,借助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同时锻炼了同学的组织协调、表达沟通能力和学术科研能力。
承时代之际遇,偱改革而向前。相信在此次论坛中,不论是参与其中的选手还是台下聆听的同学都收获良多,希望以此次论坛为起点,同学们在今后的科研路上能树立学术自信,保持学术热情,继续加强学术研究,愿钱伟长学院本科生科研创新论坛能够弘扬科学精神,并成为创新的风帆,引领大家扬帆起航,去自然科学领域更加广阔的海洋遨游探索,成就创新梦想!
附:项目获奖情况(排名不分先后)
一等奖:
李振东《简析交替乘子方向法(ADMM)》
梁民航 徐恺祺 宋瑞 杨万军 谭文迪《超风速风力车模型分析》
贺雨峥《基于激光刻蚀的全无机钙钛矿微图案化技术及应用探索》
杨梦宇 孙阳阳《基于NEAR(切刻酶扩增反应)技术的COVID-19快速检测》
二等奖:
陈中庆 李雅玄《布劳威尔不动点定理及其应用》
龙卓 杨潘昊杨《Physics-informed Neural Network i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毛佳亿 李秋 王泽海 王帅可 韩楷文《量子力学不同形式对电子双缝干涉的研究分析比较》
王钰雪《第一性原理预测二维磁性材料NbSi2N4的性质》
厉剑洋 李扬 俞佳男 陆灵容 沈辰宇《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与应用》
刘璐洋《高性能Pd@ZnO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H2S气敏性能研究》
曹晓越 刘玉婷 王宇迪 侯虹莉《肠道微生物对脑部神经疾病的作用及影响》
张雅婧 张溦雯《Ag原位负载双核铜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用于抗菌研究》
三等奖:
高博文《拉普拉斯方程的性质》
高子涵 李振东 邓馨 黄昱菱《整数规划求解方法及规划展望》
夏智霖 刘欣 王华宇 范宇轩 蒋龙杰《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颅内动脉瘤血液流体数值模拟》
阳林 王海逺 李卓浩《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及应用》
郑阳 魏芳婧 王欣亚 吴中淇 陈呈《桥梁动力响应及其减振分析综述》
傅东颉 牛雨青 朱楷文 宋晨曦 查蟒《从代表性蓄电池出发——研究蓄电池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孙阳阳 徐羽亮 杨子欢《对神经科学基础问题起重大推动作用的技术回顾以及新技术的展望》
张吴越《毛乳头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和促进毛囊生长》
郑晗畅 陆趣《mi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王遨宇 魏雨晴 张雅婧 李予涵 张伟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药物的研究现状及新药研发前景》
李卓颖 贺雨峥 朱雨婷 车来雨 王甜甜《金属基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撰稿:吴金珂、谭霁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