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上午10:00,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教授为钱伟长学院春季学期首日教育做了"科艺交融,激发创新"主题报告。报告由钱伟长学院副院长姜颖教授主持,钱伟长学院直属党总支书记谢宝婷、钱伟长学院直属党总支副书记韦淑珍、团委书记阮杜娟、辅导员陈茜、全院学生及部分慕名而来的师生聆听了此次报告。
施大宁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从事大学物理教学和理论物理研究工作。主持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物理与艺术",兼任全国文科类物理课程工作委员会主任。在凝聚态理论研究领域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他人引用超千次。2014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曾被授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本次报告主题为"科艺交融,激发创新",物理和艺术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报告以艺术家和物理学家相互平行的视角,通过四次重大的创新活动,来阐述人们对宇宙图像的建立过程和理解,展示革命性物理学和前卫性艺术的共同魅力。最终强调科艺交融对学生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施大宁教授通过爱因斯坦的吸烟斗的卡通图片和毕加索的"女士读书图"引出了题目"科艺交融,激发创新"的主题,表达了20世纪的科学和艺术两者互相交融,紧密关联,开启了人们认识宇宙自然的新的征程。此后,施大宁教授立足于"物理与艺术是认知空间、时间和光的平行愿景。"的观点,分析了科学和艺术两者的异同和发展。施大宁教授认为,艺术的表现手段是图像和隐喻,物理学家的表现手段是数字和方程,两者表面上对立,但是两者均面对同一个自然,均是人类尝试认知自然的一种手段。此外,施大宁教授指出,科学和艺术的内在联系是创造力,两者发展史上最大的创新是对于空间和时间的认知。无论是哥白尼的日心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是乔托的透视画法,毕加索的立体画法,都是千百年来人类对于自身和自己所存在的宇宙的探索和创新。两者构建在绝对时空的基础上,从而诞生了古典艺术和经典物理学。1863年照相机的发明使得艺术走向了抽象时代,表达"眼睛看不见的世界",同时科学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也开始了微观化,抽象化。使得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变的更加的透彻。正所谓"为善不同,同归于美,科艺交融,智慧同光。"
最后,在钱伟长学院副院长姜颖教授的组织下,学生们与施大宁教授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交流。施教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耐心解答,同学们获益匪浅。在师生和谐融洽的讨论中,钱伟长学院学生春季学期首日教育圆满落幕。此次讲座不仅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科学和艺术的关系,而且认识到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钱伟长学院团委宣传部 杨辰迪供稿